大慈山彌勒菩薩道場
09.賢愚因緣經波婆離品
賢愚因緣經波婆離品
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
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王舍城,鷲頭山中,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爾時波羅奈王,名波羅摩達。王有輔相,生一男兒,三十二相,眾好備滿,身色紫金,姿容挺特。輔相見子,倍增怡悅,即召相師令占相之。
相師披看,歎言:「奇哉!相好畢滿,功德殊備,智辯通達,出踰人表。」輔相益喜。
因為立字,相師復問:「自從生來,有何異事?」
輔相答言:「甚怪異常。其母素性不能良善,懷妊已來,悲矜苦厄,慈潤黎元,等心護養。」
相師喜言:「此是兒志。」因為立字,號曰彌勒。父母喜慶,心無有量。
其兒殊稱,合土宣聞。國王聞之,懷懼言曰:「念此小兒,名相顯美,儻有高德,必奪我位。曼其未長,當豫除滅,久必為患。」
作是計已,即勅輔相:「聞汝有子,容相有異,汝可將來,吾欲得見。」
時宮內人聞兒暉問,知王欲圖,甚懷湯火。其兒有舅,名波婆梨,在波梨弗多羅國,為彼國師。聰明高博,智達殊才,五百弟子恆逐諮稟。
於時輔相憐愛其子,懼被其害。復作密計,遣人乘象送之與舅。
舅見彌勒,覩其色好,加意愛養,敬視在懷。其年漸大,教使學問,一日諮受,勝餘終年,學未經歲,普通經書。
時波婆梨見其外甥兒,學既不久,通達諸書,欲為作會顯揚其美,遣一弟子至波羅奈語於輔相,說兒所學,索於珍寶,欲為設會。其弟子往至於中道,聞人說佛無量德行,思慕欲見,即往趣佛。未到中間,為虎所噉,乘其善心,生第一四天。
波婆梨自竭所有合集財賄,為設大會。請婆羅門一切都集,供辦餚饍種種甘美,設會已訖,大施噠嚫,一人各得五百金錢。布施訖竟,財物罄盡。
有一婆羅門,名勞度差,最於後至,見波婆梨:「我從後來,雖不得食,當如比例與我五百金錢。」
波婆梨答言:「我物已盡,實不從汝有所愛也。」
勞度差言:「聞汝設施,有望相投,云何空見不垂施惠?若必拒逆不見給者,汝更七日頭破七段。」
時波婆梨聞是語已,自思惟言:「世有惡呪及餘蠱道,事不可輕。儻能有是,財物悉盡,卒無方計。」念是愁憂,深以為懼。
前使弟子終生天者,遙見其師愁悴無賴,即從天下,來到其前,問其師言:「何故愁憂?」師具以事廣說因緣。
天聞其語,尋白師言:「勞度差者未識頂法,愚癡迷網惡邪之人,竟何所能?而乃憂此。今唯有佛最解頂法,無極法王,特可歸依。」
時波婆梨聞天說佛,即重問之:「佛是何人?」
天即說:「佛生迦毘羅衛淨飯王家,右脅而生,尋行七步,稱天人尊。三十二相,八十妙好,光照天地,梵釋侍御。三十二瑞,振動顯發。相師觀見,記其兩處,在家當作轉輪聖王,出家成佛。覩老病死,不樂國位,踰宮出國。六年苦行,菩提樹下破十八億魔,於後夜中普具佛法,三明、六通、十力、無畏、十八不共悉皆滿備。至波羅奈初轉法輪,阿若憍陳如五人漏盡,八萬諸天得法眼淨,無數天人發大道意。復到摩竭,度欝毘羅,并舍利弗、目健連等,出千二百五十比丘以為徒類,號曰眾僧。功德智能不可稱計。總而言之,名為佛也。今在王舍鷲頭山中。」
時波婆梨聞歎佛德,自思惟言:「必當有佛!我書所記:佛星下現,天地大動,當生聖人。今悉有此,似當是也。」
即勅彌勒等十六人:「往見瞿曇,看其相好。眾相若備,心念難之:我師波婆梨為有幾相?
如我今者,身有兩相。一、髮紺青,二、廣長舌。
若其識之,復更心難:我師波婆梨年今幾許?
如我年者,今百二十。
若其知之,復更心念:我師波婆梨是何種姓?
欲知我種,是婆羅門。
若其答識,復更心難:我師波婆梨有幾弟子?
如我今者,有五百弟子。
若答知數,斯必是佛。汝等必當為其弟子,令遣一人語我消息。」
時彌勒等進趣王舍,近到鷲頭山,見佛足跡,千輻輪相昞然如畫,即問人言:「此是誰跡?」
有人答言:「斯是佛跡。」
時彌勒等遂懷慕仰,徘徊跡側,豫欽渴仰。
時有比丘尼剎羅,持一死蟲著佛跡處,示彌勒等:「各共看此,汝等欽羨歎慕斯跡,躡殺眾生,有何奇哉?」
彌勒之等各共前看,諦觀形相是自死蟲,即問比丘尼:「汝誰弟子?」
比丘尼答言:「是佛弟子。」
時彌勒等各自說言:「佛弟子中乃有是人。」
漸進佛所,遙見世尊光明顯照,眾相赫然,即數其相,不見其二。佛即為其出舌覆面,復以神力令見陰藏。見相數滿,益以歡喜。即奉師勅,遙以心難:「我師波婆梨為有幾相?」
佛即遙答:「汝師波婆梨唯有二相。一、髮紺青,二、廣長舌。」
聞是語已,復更心難:「我師波婆梨年今幾許?」
佛遙答言:「汝師波婆梨年百二十。」
既聞是已,復心念難:「我師波婆梨是何種姓?」
佛即遙答:「汝師波婆梨是婆羅門種。」
得聞是已,復更心難:「我師波婆梨有幾弟子?」
佛即遙答:「汝師波婆梨有五百弟子。」
於時會者,聞佛所說,甚怪如來獨說此語。時諸弟子長跪問佛:「世尊何故而說是言?」
佛告比丘:「有波婆梨,在波婆梨弗多羅國,遺十六弟子來至我所,試觀我相。因心念難,是以一一還以答之。」
時彌勒等聞佛答難,事事如實,一無差違,深生敬仰。往至佛所,頭面禮訖,却坐一面。佛為說法,其十六人得法眼淨,各從座起求索出家。佛言:「善來!」鬚髮自墮,法衣在身,尋成沙門。重以方便為其說法,其十五人成阿羅漢。
時彌勒等自共議言:「波婆梨師在遠悒遲,宜時遣人還白消息。」
十六人中,時有一人字賓祈奇,是波婆梨姊子,眾人即遣往白消息。還到本國波婆梨所,具以聞見廣為說之。
波婆梨聞已,喜發於心,即從坐起,長跪合掌,向王舍城,自說誠言:「生遭聖世,甚難值遇,思覩尊容,稟受清化。年已老邁,足力不強,雖有誠欵,靡由自達。世尊大慈,豫知人心,唯願屈神,來見接濟。」
於時如來遙知其意,屈伸臂頃,來到其前。禮已舉頭,尋見世尊,驚喜踊躍,禮拜問訊,請令就坐,恭肅侍佛。佛為說法,逮阿那含。於時世尊尋還鷲頭山。
時淨飯王聞佛道成,遊行教化,多有所度,情懷渴仰,思得覩覲。告優陀耶:「汝往佛所,騰我志意,白於悉達:『汝本有要,得道當還,願遵往言,時來相見。』」優陀耶到,具宣王意。
佛尋可之,七日當往。
優陀耶喜,還白消息。淨飯王聞,告語諸臣:「優陀耶來,云佛當還。莊嚴城內,極令清潔,塗汙街陌,遍竪幢幡,饒儲華香,當俟供養。」嚴辦已訖,與諸群臣,四十里外奉迎世尊。
於時如來與大眾俱,八金剛力士住在八面,時四天王各在前導,時天帝釋與欲界諸天侍衛其左,時梵天王與色界天侍衛其右,諸比丘僧列在其後,佛在眾中,放大光明,暉曜天地,威踰日月,普與大眾乘虛而往,漸欲近王,下齊人頭。王與臣民夫人婇女,觀見大眾,晃朗俱顯,佛在中央,如星中月。王大歡喜,不覺下禮,禮畢問訊,與共還國,住尼拘盧陀僧伽藍。
是時國法,男女有別。王與臣民日日聽法,聞法開悟,得度者眾。諸女人輩各懷怨恨:「佛與大眾雖復還國,男子有幸,獨得見聞。我曹女人不蒙恩祐。」
佛知其意,即語王言:「自今已後,令國男女番休聽法,一日一更。」從是已後,蒙度甚多。
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,佛已出家,手自紡織,預作一端金色之徤,積心係想,唯俟於佛。既得見佛,喜發心髓,即持此徤奉上如來。
佛告憍曇彌:「汝持此徤,往奉眾僧。」
時波闍波提重白佛言:「自佛出家,心每思念,故手紡織,規心俟佛。唯願垂愍,為我受之。」
佛告之曰:「知母專心欲用施我,然恩愛之心,福不弘廣。若施眾僧,獲報彌多。我知此事,是以相勸。」佛又言曰:「若有檀越,於十六種具足別請,雖獲福報,亦未為多。何謂十六?比丘、比丘尼各有八輩。不如僧中漫請四人,所得功德,福多於彼,十六分中未及其一。將來末世法垂欲盡,正使比丘畜妻俠子,四人以上名字眾僧,應當敬視如舍利弗、目犍連等。」
時波闍波提心乃開解,即以其衣奉施眾僧。僧中次行,無欲取者。到彌勒前,尋為受之。
於後世尊與比丘僧遊波羅奈,轉行化導。
爾時彌勒著金色徤衣,身既端正,色紫金容,表裏相稱。威儀詳序,入波羅奈城。欲行乞食,到大陌上擎鉢住立,人民之類覩其色相,圍遶觀看,無有厭足。雖皆欽敬,無能讓食。
有一穿珠師,偶到道宕,見於彌勒,甚懷敬慕。即問大德:「為得食未。」
答言:「未得。」
尋請將歸,辦設飲食。食已澡漱,為說妙法。言辭高美,聽之無厭。
時有大長者值欲嫁女,先與一珠,雇令穿之,若其穿訖,當與錢十萬。於時長者遣人來索。珠師聞法,五情甘樂。語言:「且去!比後當穿。」其人復語:「今急須之,念時著手。」囑已還去,具語長者:「斯須之頃。」重遣往索,猶故聽法,未為穿之,還語長者。長者恨言:「既重相雇,不唐倩託,今乃前却,不稱我要。」更重遣人,因齎錢往,若其未穿,還擔珠來。使人到問,猶故聽法,知未穿珠,急從還索。事不得已,即取還他。
穿珠之師,在彌勒前次第聽法,心無厭退。
其妻瞋恚,嫌責夫言:「須臾之勞,當得錢十萬,以供家中衣食乏短。但聽沙門浮美之談,亡失爾許錢財之利。」夫聞其言,情懷悔恨。
彌勒知意,而語之言:「汝今能共至精舍不?」
答言:「可爾。」即時共到精舍。
將到僧中,問眾僧言:「若有檀越,請一持戒清淨沙門,就舍供養,所得盈利,何如有人得十萬錢?」
時憍陳如尋即說言:「假使有人得百車珍寶,計其福利,不如請一淨戒沙門就舍供養,得利弘多。」
舍利弗言:「設令有人得一閻浮提滿中珍寶,猶不如請一淨戒者就舍供養,獲利彌多。」
目犍連言:「正使有人得二天下滿中七寶,實不如請一清淨沙門於舍供養,得利極多。」
其餘比丘,如是各各引於方喻,比挍其利,皆悉多彼。
時阿那律復自說言:「正令得滿四天下寶,其利猶復不如請一清淨沙門詣舍供養,得利殊倍。所以然者?我是其證。
自念過去九十一劫時,世有佛,號毘婆尸。般涅槃後,經法滅盡。時閻浮提有一大國,名波羅奈。
爾時國中有一薩薄,家居巨富,無所乏少。有二男兒,各皆端正,長名淚吒,小字阿淚吒。父垂命終,告勅二子:『我必不免,當即後世。汝等兄弟念相承奉,合心并力,慎勿分居。所以然者?譬如一絲不任繫象,合集多絲乃能制象;譬如一葦不能獨燃,合捉一把燃不可滅。今汝兄弟亦復如是,共相依恃,外人不壞;內穆懃家,則財業日增。』囑誡之後,氣絕命終。
兄弟奉教,合居數時。後阿淚吒婦,自心念言:『今共居止,逼難兄家,人客知識不得瞻待。若當分異,各自努力,情既無難,可自成家。』念是事已,具向夫說。阿淚吒聞婦所言,以為不可。婦復慇懃,廣引道理。阿淚吒情迴,以事白兄。兄復引父垂命之言,廣示方比不可之理。時阿淚吒婦數數勸夫,其夫意決,急求分居。兄見意盛,與分家居。
分異之後,阿淚吒夫妻恣情放志,招合伴黨,飲噉奢侈,不順禮度。未經幾年,家物耗盡,窮罄無計。詣兄匃之,兄復矜之,與錢十萬;用盡更索。如是六返,前後凡與六十萬錢。後復來求,兄復呵責:『亡父勅誡汝不承用,未經幾時求共分異,喪用無度,不可供給。前後與汝六十萬錢,汝不知足,復更來求。今復更與汝十萬錢,能有能無,更勿來索。』其弟得責,慚愧取錢,夫婦改操,謹身節用,懃心家業,財產日廣。其後漸富,更無乏短。
其兄淚吒連遭衰艱,所在破亡,財物迸散,家理頓窮無有方計。往到弟邊,說所契闊,求索少錢,供足不逮。其弟瞋嫌而語兄言:『謂望兄家,不識有貧,云何復來從我所索?』作是語已,乃不讓食,兄便還去而自愕然。『生死之中,何可畏耶?析體兄弟,不識恩養,豈況他人。』當推義理,心即厭世,捨家入山,靜坐思惟諸法生滅,心即開悟,成辟支佛,威儀可觀。入城乞食。後值歲儉,人民飢乏。時辟支佛乞食難得。
時弟阿淚吒後轉貧窮,復值歲荒,食穀不繼,日往取薪,賣糴稗子,共家婦兒以自供活。一日晨朝,早往入澤,於城門中見辟支佛,威儀可觀。入城乞食。即往取薪,還來到門,見辟支佛空鉢而出,心自生念:『此是快士,晨見入城,今乃空來。若今與我共歸至舍,當共分食以奉施之。』作是念已,捨之而去。
時辟支佛尋知其意,即隨其後,往到門中。阿淚吒見之,心用歡喜,即為敷床,請令入坐。索其自分稗子之糜,躬手自持,施辟支佛。
時辟支佛語阿淚吒言:『汝亦飢渴,當共分噉。』
阿淚吒白言:『我曹世俗,食無時節。尊日一食,但願為受。』即受食訖。感其至心,遭斯歲儉,父子不救,能割身分以用見施,當為現變令其歡喜。即飛虛空,身出水火,廣現神足,還住其前,語阿淚吒言:『欲求何願?恣隨汝意。』見變歡喜踊躍,即前至心自立誓言:『一切眾生多種求財,我願世世莫有所乏,情有所欲,應意而至。又願將來得遇上士,功德勝汝百千萬倍,令我於彼得漏盡證神足變化,與汝不異。』求願已訖,倍復歡喜。時辟支佛還歸所止。
時阿淚吒即還入澤取薪,到見一兔,意欲捕取。走逐轉近,以鎌遙擲,即時墮地。適欲前取,化為死人上其背上,急抱其頭。盡力推却,不能令却。心懷恐怖,慞惶苦惱,意欲入城,共婦解却。復恐人見令不聽入,留待日暮,以衣用覆,擔負入城往趣其舍。已到舍內,自然墮地,變成一聚閻浮檀金,光明晃昱,并照比舍。展轉談之,上徹於王,王即遣人往看審實。
使人到觀,見是死人,尋還白王:『是死人耳。』
王問餘人,猶言是金,甚怪所以,重遣人看。如是七返,來言不定,王即自往。
親往看之,見是死人,形漸欲臭。即問阿淚吒:『汝見是何?』
答言:『看實是金。』即取少許用奉於王。
王見金色,敬之未有,問其所由:『何緣得此?』
於時阿淚吒,具以本末向王而說:『必當由施辟支佛故。』
王聞其語,歎言:『善哉!汝得快利,值此上人。』即更賜與,拜為大臣。
如是諸尊,彼阿淚吒者,即我身是。我於彼世以少稗糜施辟支佛,因自求願。緣是以來,九十一劫生天人中,無所乏少。三事挺特,端正受稱,情有所欲應意而至。乃至今身在家之時,我常優遊,不喜世務。兄摩訶男常有怨辭。
我母語言:『我兒福德。』
摩訶男言:『我獨勞慮,家理田業。優閑臥食,云何福德?』
其母欲試,遣我至田,監臨種作,令不送食。我怪食遲,遣人往索,母遣人語我云:『無所有。』
我還白母:『唯願與我,送無所有。』
於時其母聞兒是語,即取寶案嚴具器物,以襆覆上,送以與我。令摩訶男逐而看之。已到我前,發去其襆,百味飲食案器悉滿。如是餘時,在所應意。
若令滿得四天下寶,劫盡之時,理當消滅,復不得久。如是我以少糜施辟支佛,九十一劫福利未減,復緣斯德,見佛度苦。以是之故,故知請一淨戒比丘於舍供養,得利多彼四天下寶。」時阿那律說是語已。
於時世尊從外來入,聞阿那律說過去事,告諸比丘:「汝等比丘說過去事,我復次說當來之世。此閻浮提土地方正,平坦廣博,無有山川。地生濡草,猶如天衣。爾時人民壽八萬四千歲,身長八丈,端正殊妙,人性仁和,具修十善。彼時當有轉輪聖王,名曰勝伽。彼時當有婆羅門家,生一男兒,字曰彌勒。身色紫金,三十二相,眾好畢滿,光明殊赫。出家學道,成最正覺,廣為眾生轉尊法輪。其第一大會,度九十三億眾生之類;第二大會,度九十六億;第三大會,度九十九億。如是比丘,三會說法得蒙度者,悉我遺法種福眾生,或三寶中興供養者,出家在家持齊戒者,燒香燃燈禮拜之者,皆得在彼三會之中。三會度我遺殘眾生,然後乃化同緣之徒。」
於時彌勒聞佛此語,從座而起,長跪白佛言:「願作彼彌勒世尊。」
佛告之曰:「如汝所言,汝當生彼為彌勒如來,如上教化,悉是汝也。」
於時會中有一比丘,名阿侍多,長跪白佛:「我願作彼轉輪之王。」
佛告之曰:「汝但長夜貪樂生死,不規出耶!」
於時在會一切大眾,見佛世尊授彌勒決當來成佛,猶字彌勒,各皆有疑,欲知本末。
尊者阿難即起白佛:「彌勒成佛,復字彌勒。不審從何造起名字?」
佛告阿難:「諦聽著意。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此閻浮提有一大國,王名曇摩留支,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國,六萬山川,八十億聚落,二萬夫人婇女,一萬大臣。
有一小國豐樂,是中國王名波塞奇。時弗沙佛初出於世,在此國中化導眾生。時波塞奇王與諸群臣,專供養佛及於眾僧,不暇得往朝覲大王,貢獻音信亦悉斷替。於時大王怪其間絕,即遣使者往責所以。使者到已,宣王言令:『比年已來,人信俱斷,汝為人臣,何以違常。將有異心?欲懷逆耶?』
時波塞奇得大王教,自知違替,靡知所如,即往見佛,白如是事。
佛告王言:『汝勿憂慮,但還遣使以誠告言:佛在我國,朝夕承事,是以不暇往覲大王。國內財物供佛及僧,無有遺餘可以獻貢。』波塞奇王得佛教已,即還報使,如佛所語。
使到見王,具道其意。大王聞之,甚懷盛怒,即合諸臣共詳此事。諸臣皆言:『彼王慠慢,橫引道理,宜合兵眾往攻伐之。』王即然之,合兵躬往。
前軍近到,彼王乃知,心懷怖懼,急往白佛。
佛告王言:『莫用憂慮,但自往見,宣說前語。』
波塞奇王即與群臣往到界上,見於大王,禮問畢訖,住在一面。
大王責問:『汝何所恃,違慢失常,不來朝覲?』
波塞奇言:『佛世難值,甚難得覩,頃來在國,化導民物,朝夕侍奉,故使違替。』
於時大王復更重責:『正使令爾,何以斷獻?』
波塞奇言:『佛有徒眾,名曰眾僧,戒德清淨,世良福田,合國所有常用供養,無有盈長可以為貢。』
曇摩留支聞此語已,告言:『且住,須我見佛。見佛來還,乃問汝罪。』即與群臣往至佛所。
是時如來大眾圍遶,各悉靜然端坐入定。有一比丘入慈三昧,放金光明,如大火聚。曇摩留支遙見世尊,光明顯赫,明曜踰日,大眾圍遶,如星中月。為佛作禮,問訊如法。見此比丘光明特顯,即白世尊:『此一比丘入何等定?光曜乃爾。』
佛告大王:『此比丘者入慈等定。』
王聞是語,倍增欽仰,言:『此慈定巍巍乃爾,我會當習此慈三昧。』作是願已,志慕慈定,意甚柔濡,更無害心。即時請佛及比丘僧:『唯願迴神,往至大國。』佛即許可,剋日當往。
波塞奇王聞佛欲往至大王國,甚懷戀恨,愁悸無憀。心自念言:『若當令我是大王者,如來則當常住我國。由我小故,不得自在。』念是事已,即問佛言:『諸王之中,何者最大?』
佛告之曰:『轉輪王大。』
波塞奇王因自作願:『願我由來供養佛及眾僧,持此功德,誓願將來世世,常作轉輪之王。』
如是阿難,爾時大王曇摩留支者,今彌勒是。始於彼世發此慈心,自此以來,常字彌勒。彼波塞奇王,今祇陀是。乃於彼中常作轉輪王,自是以來世世恆作,乃至今日功德不盡,是以今日復求索作。
時穿珠師聞說是已,尋發無上正真道意。其餘會者聞佛所說,有得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者,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,有得遷住不退地者,各皆敬戴,歡喜奉行。
賢愚因緣經波婆離品